连年走下坡路的供销大集,却是A股市场炙手可热的概念加身,此前深受游资追捧的农村电商、海南自贸港、免税经营牌照、直播带货等概念,都能与供销大集紧密结合。那供销大集经营什么,供销大集集团现在怎么样?
供销大集经营什么?
供销大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564)是海航集团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中国供销集团下属的新合作集团是对公司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股东。公司深耕“供、销”商业模式,利用互联网、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手段,整合优势商品资源,统筹规划城乡商品流通,依托公司业务布局,向线上运营与线下实体店结合的方式转型,开展商品供应链、商贸物流地产及供应链金融服务。公司主要业务涵盖酷铺商超、民生百货、中国集及大集数科。
2019年,公司实现总资产524.54亿元,营业收入58.29亿元。酷铺商超门店145家,2019年共开发国代品牌50余个,开发分销渠道42个;民生百货门店12家,会员总量逾87.5万人;中国集在国家级、区域级城市群周边已开发建设运营商贸物流、大集茂项目11个,运营商业物业56万㎡,土地储备784.69亩,建立合作关系的产业联盟成员100余家;大集数科致力于供应链金融与业务场景的有机融合,不断深化特色农副产品、农化工等涉农的“贸易+金融”产业链。同时,开展线上线下撮合业务,通过超集好电商平台,建立数字营销新矩阵,与供应链金融客户需求结合并提供延伸服务。
未来,供销大集将以促进供销系统经济发展、服务三农为使命,以超集好电商平台作为扶贫抓手,不忘城乡商品流通综合服务运营商的初心,践行新商业理念。通过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统一,不断完善和升级产业链的方式,向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业务模式转型,实现商品从生产源头到销售终端的网点供应链布局,致力于发展成为中国城乡商品流通综合服务运营商。
供销大集集团现在怎么样?深陷闭店漩涡
不久前凭借海南免税概念火了一把的供销大集近日却深陷闭店漩涡。近日,供销大集旗下核心业务之一的民生百货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龙首原的门店宣告闭店。事实上,近年来,供销大集关闭的门店并非只此一家,公开数据显示,去年其一口气关了82家门店。
据了解,供销大集的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陕西省西安市民生百货商店,发展至今,业务已经涵盖酷铺商超、民生百货、中国集和大集数科等。从各业态的比重来看,供销大集仍是一家以批发零售为主业的企业,批发零售业态占总营收比重达到八成,而在这八成收入中,百货业态的营收占了一半。
截至去年年底,供销大集旗下百货门店达到12家,其中民生百货是供销大集百货业态的主要承载者,会员总量超过87.5万人,会员消费占比达49%,网点覆盖陕西、海南、天津、甘肃等地。从百货门店的分布来看,供销大集的百货门店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具体来看,西北地区有10家,华北和华南地区各1家,而超市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供销大集共有145家超市门店,其中华南地区94家,西北地区51家。
为何在陕西土生土长的供销大集会在华南地区有如此重要的布局?据悉,原本供销大集的第一大股东是西安市国有资产管理局,2002年,供销大集的第一大股东由西安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变更为西安市财政局。2003年,西安市财政局与海航集团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海航集团取而代之成为了供销大集的第一大股东。直至今日,海航系仍旧把持着供销大集的大权,民生百货的触角也借此深入了华南地区。
2019年对于供销大集而言是非常困难的一年。去年,供销大集实现营业收入58.3亿元,同比下降约六成,净利润亏损12亿元,同比下降261.13%,新开门店4家,关店数量却达到82家。供销大集表示,闭店是因为公司战略、市场调整和租赁合同到期。更为可惜的是,供销大集逆势开出的四家门店或许是正处于市场培育期,效益并不好,去年共亏损213万元。
供销大集深知自己的业绩与同行存在较大差距,对此,其在2019年年报中坦言,之所以与行业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是因为线上和线下零售业态的边界愈发模糊,相比国内大型连锁平台,公司转型的效率和能力有所欠缺,在供应链智能化、客户体验人性化、购买方式线上线下一体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差距,竞争力需要扭转提升。
对于百货业态接下来的规划,供销大集表示,将推动民生百货的调整转型,加快老店的升级改造,重塑市场形象。此外,供销大集自然不会错过海南贸易政策的“春风”,其表示,在海南岛的百货门店望海国际广场将助力自贸港建设,打造匹配国际旅游岛以及自贸港的多元融合型购物场所。
来源:朱梦秋 中商视点 供销大集官网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我要评论